
   饶道庆,男,1967年出生于浙江省苍南县。现为国产成人自拍-成人偷拍网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温州市戏曲艺术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
 学习经历
 1986 
 年9月至1990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8 
 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安徽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课程班学习,获结业证书。
 2006 
 年9月至2009年7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书,获文学博士学位。
 2011 
 年10月18日 
 至27日,在香港大学“教学管理人员高级研讨班”学习。
  
 工作经历
 1990 
 年7月至2002年4月,在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
 2002 
 年5月至2006年6月,在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工作,任编辑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学报副主编。
 2006 
 年7月至2009年5月,在温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任编辑部副主任。
 2009 
 年6月-2012年6月,在国产成人自拍-成人偷拍网
工作,任副院长。
 2012 
 年6月至今,在国产成人自拍-成人偷拍网
工作,任温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温州市戏曲艺术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
  
 职称评审
 1994 
 年评为讲师,1999年评为副教授,2006年评为研究员。
  
 学术兼职
 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学术研究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戏曲影视以及艺术传播研究,尤其致力于《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名著研究、国学研究和文化产业研究。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文献》、《戏曲研究》、《古典文学知识》、《外国文学评论》、《社会科学战线》、《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评论》、《人民政协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等刊物、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核心期刊30多篇;出版著作《红楼梦的超前意识与现代阐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温州文化:存在的记忆》(人民出版社2012年,与人合作)等4部,编写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各1项,主持或参与浙江省教育厅、温州市以及横向课题多项。多次获得浙江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和温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
  
 学术成果
 论文:
 1 
 .《在形式中寻求意义——对〈嫉妒〉的叙述学探讨》,《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1)
 2 
 .《试论四大古典小说叙述结构中的预述机制》,《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4)
 3 
 .《逃避和不可逃避的——海明威小说创作综论》,《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2);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2(8)
 4 
 .《意义的重建:从过去到未来——〈堂吉诃德〉新论》,《外国文学评论》,1992(4);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2(12)
 5 
 .《温情的铸造与毁灭——从家庭人伦亲情角度读〈红楼梦〉之一》,《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4)
 6 
 .《化灰化烟随风散——论贾宝玉的死亡意识》,《红楼梦学刊》,1995(1)
 7 
 .《天堂与地狱之间——论纪德和他的“宗教·道德”三部曲》,《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1);人大复印《外国文学研究》,1995(6)
 8 
 .《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是怎么来的》,《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5)
 9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复调、对位法及其空间化效果》,《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5)
 10 
 .《贾宝玉的同性恋论辨》,《红楼》,1997(1)
 11 
 .《略论〈三国演义〉的叙事模式与中国文化思维的关系》,《明清小说研究》,1998(1);人大复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7)
 12 
 .《论〈铃兰空地〉的哲理寓意》,《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2)
 13 
 .《贾宝玉:一个结构的解构因子》,《红楼梦学刊》,1999(1)
 14 
 .《金庸的“化功大法”——论金庸武侠小说的反暴力倾向》,《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5)
 15 
 .《一脉相承:金庸小说与〈红楼梦〉(上)》,《红楼梦学刊》,2000(1);
 16 
 .《妙玉别解》:《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
 17 
 .《贾宝玉与霍尔顿形象比较论》,《红楼梦学刊》,2001(4);1/2
 18 
 .《水浒:一个失衡的世界》,《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
 19 
 .《回归本原——图尼埃前期小说的哲理寓意一探》,《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5)
 20 
 .《〈红楼梦〉脂评中的画论术语探源》,《红楼梦学刊》,2002(4)
 21 
 .《情与礼的变奏——元代爱情杂剧中“墙”意象的文化透视》,《戏曲研究》,第60辑(2002年第4辑);1/2
 22 
 .《“点睛”:明清小说评点中的画论术语一探》,《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
 23 
 .《颊上三毛(毫):明清小说评点中的画论术语一探》,《明清小说研究》,2003(1)
 24 
 .《〈红楼梦〉的“怨弃”情绪与“被弃”原型》,《文艺研究》,2003(2);《新华文摘》2003(7)“报刊文章篇目辑览”收录
 25 
 .《“点睛”事补遗一则》,《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3)
 26 
 .《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古典文学知识》,2003(6)
 27 
 .《一本特立独行的书——孙玉明〈红学:1954〉评点》,《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
 28 
 .《重估〈红楼梦〉“泛爱”思想的价值——兼论250年“红学”史上的“泛爱”研究》,《红楼梦学刊》,2004(1)
 29 
 .《〈红楼梦学刊〉出版百辑座谈会发言》,《红楼梦学刊》,2004(1);参与一部分
 30 
 .《存在之思——〈红楼梦〉与〈生活在别处〉的比较》,《外国文学研究》,2004(3)
 31 
 .《如灯取影:明清小说评点批语例释》,《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3)
 32 
 .《“出恭”词义来源及产生时间补释》,《嘉兴学院学报》,2004(4)
 33 
 .《情之所锺,正在我辈——明清小说“套语”研究之一》,《台州学院学报》,2004(4)
 34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比较研究综述与思考》,《红楼梦学刊》,2004(3)
 35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的“好色”比较论》,《文艺研究》,2004(6)
 36 
 .《“好色即淫”说与“好色而不淫”论》,《社会科学战线》,2004(6)
 37 
 .《论白居易诗对〈红楼梦〉的影响》,《明清小说研究》,2004(4)
 38 
 .《〈红楼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论》,《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3)
 39 
 .《2005年全国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会议讨论摘录》,《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4);参与一部分
 40 
 .《 
 眼前有景道不尽,常论常新红楼人——评王颖卓〈红楼人物新论〉》,《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5)
 41 
 .《 
 论昆德拉小说中的遗忘主题——以〈慢〉、〈身份〉、〈无知〉为例》,《世界文学评论》,2006(1);2/2
 42 
 .《〈红楼梦〉中的“弃女”群像与“性政治”状况》,《红楼梦学刊》,2006(4)
 43 
 .《〈羊角哀舍命全交〉本事考辨》,《文学遗产》,2006(5)
 44 
 . 
 《刘向〈列士传〉佚文辑校增补》,《文献》,2007(1)
 45. 
 《 
 明话本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本事辑录》,《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6. 
 《“绛珠”之意蕴及其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红楼梦学刊》,2007(4)
 47. 
 《论〈红楼梦〉电影中的戏曲因素》,《红楼梦学刊》,2007(6)
 48. 
 《文化工作的人文关怀——读孙家正〈追求与梦想〉》,《中国文化报》,2008-02-27(3)“理论评论”版
 49 
 .《〈红楼梦〉电视戏曲叙录》,《红楼梦学刊》,2008(3)
 50 
 .《〈红楼梦〉影视改编中的阻碍与流失》,《红楼梦学刊》,2009(3)
 51. 
 《明清章回体小说文体探源》,《社会科学家》,2009(12);2/2
 52 
 . 
 《 
 〈红楼梦〉 
 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红楼梦学刊》,2010(1)
 53 
 . 
 《京剧“红楼戏”叙录》,《红楼梦学刊》,2010(2);1/2
 54 
 .《〈烟花录〉识录》,《文学遗产》网络版,2010(3)
 55 
 .《 
 百年一觉红楼梦——红楼影视漫谈 
 》,《人民政协报》,2010-09-20(11)
 56 
 .《 
 杜宝〈大业杂记〉佚文辑 
 补》,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6);1/2
 57. 
 《 
 探究康德美学心路的一部力作——评胡友峰著 
 〈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 
 》,《文艺报》,2011-02-18(2)
 58. 
 《端木蕻良〈红楼梦〉研究的比较文学视角》, 
 《红楼梦学刊》 
 ,2012(6)
 59. 
 《 
 〈红楼梦〉评点中的比喻手法 
 》, 
 《红楼梦学刊》 
 ,2013(3);2/2
 著作:
 1 
 .《〈红楼梦〉的超前意识与现代阐释》,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6月
 2 
 .《〈红楼梦〉的超前意识与现代阐释(增订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0月
 3. 
 《话说红楼梦中人》,崇文书局,2006年11月;参加撰写:16 《贾府的奴仆:焦大、赖嬷嬷、林之孝夫妇等(附十二女伶)》(301-316页),20 《贾宝玉的同性知己:秦钟、蒋玉菡、柳湘莲(附北静王)》(350-358页),计28000字。
 4. 
 《温州文化:存在的记忆》,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与人合作。
 教材:
 1 
 .《中外文学作品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分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参与编写元明清部分